如此盛事为何在宜昌举办两届?

- 编辑:admin -

如此盛事为何在宜昌举办两届?

编者注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也是“双碳”战略实施五周年。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再次来到宜昌。即日起,《白龙港纪事》将围绕“双碳引领、市中心赋能、产业强城振兴”战略,全面解读宜昌市建设“清洁能源之都”的坚实基础、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全面展现宜昌市新型产业集群的积极态势,力争为绿色能源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资料。 10月10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25年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将于10月22日至24日在宜昌召开。这将是宜昌市第二次举办绿色能源发展大会,也是宜昌市首次举办绿色能源发展大会。2023年。 首届绿色能源发展大会给宜昌带来了什么?近两年宜昌绿色能源发展成效如何?宜昌绿色能源发展大会为何举办两次? 第一届会议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2023中国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宜昌)于去年10月11日至12日举行。 首届会议共有11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4家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9家行业协会、10家金融机构参加。 35位权威专家将带来产业政策动向、研究前沿、技术发展、产业发展前景、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的最新知识。 ▲信息表 参与的企业也非常重要。 400余名能源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其中包括高层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世界500强企业高管,通威、徐工等中国500强企业高管,壳牌、特斯拉等众多外资企业,以及世界500强企业12家重点子公司和22家上市公司的代表。公司。如此庞大的参会名单表明,本次会议在科学研究和绿色能源技术应用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为宜昌市的产业发展和科研智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产业发展方面,大会紧密联系新能源动力电池、绿色智能船舶制造等32个行业旗舰项目,有力推动了宜昌市新能源产业发展。 在科学和学术研究方面,一批院士和行业专家提出了思路和建议。ns到宜昌市。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希望湖北省、宜昌市发挥各自优势,抓住能源发展新机遇,引领长江经济带优质绿色能源发展。 时任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项海平提出,宜昌市大力发展抽水电、页岩气等绿色、清洁、低成本能源全产业链、碳排放和能源装备制造,积极对接“长江电气化”主线,在“双碳”目标下大力推动电力与算力协调绿色发展。民进党中央副主席、民进党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国家能源投资公司首席研究员柴茂龙等院士专家希望宜昌在湖北省率先打造“绿色氢”生产基地。许多客商、专家、学者都希望宜昌在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和能源产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宜昌市改革发展委员会一位负责人表示,第一次会议不仅为宜昌市建设“清洁能源之都”确定了方向,也吸引了大批人士参与。此次专业盛会也为宜昌能源界和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知名度。 足够的绿色能源 发布会第二天,央视新闻联播以标题报道:“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报告指出,我国已建成以三峡大坝为代表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办公室主任李壮军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利用水平显着提高,竞争产业寿命不断提高。 这是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再次在宜昌举办的重要原因。宜昌拥有丰富的绿色能源资源。这是财富。 宜昌丰富的绿色能源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水电开发走在全国前列。全市有水电站454座(包括三峡水电站、葛洲郭水电站),水电总装机容量2779万千瓦,占全国绿色水电发电量的10%,相当于国土面积的0.2%。 ▲三峡大坝。图片提供:郑家瑜 抽水蓄能资源丰富。 7座抽水蓄能电站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总装机容量1060万千瓦,位居中部地级市第一、全国地级市第四位。 “十四五”三个实施项目相继启动,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位居湖北省地级市第一。 景观维护工作稳步推进。 2025年太阳能新增装机59.6万千瓦,比2024年底增长33%。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已建成并网风电总装机70万千瓦。 页岩气储量丰富。宜昌市列入国家综合示范区省内页岩气勘探开发之一。湖北省。页岩气储量达7.42万亿立方米。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将突破100亿立方米。 作为化工副产品的氢资源十分丰富。该市化工基础较好,制氢企业产能可达47亿立方米/年。 宜昌市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以及风、电、气等清洁能源的布局,在绿色能源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行业发展得足够快。 自2023年举办首届大会以来,宜昌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借助第一次会议专家智慧,宜昌市统筹转型发展思路,推动新能源“水、风、光”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ht”、新能源电池、智能绿色船舶等。相关数据显示: 宜昌市清洁能源发展势头明显增强。全市发电总容量3224万千瓦,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设备占比94%以上。到2024年底,全市清洁能源企业总产值预计达到470.86亿元,比上年增长29.9%。 长江电气化取得重大进展。宜昌市是“长江电气化”的发源地,拥有众多大型电厂。宜昌市一批标准化代表性船型相继建造下水。下一篇全球最大万吨级纯电动运输船“宜昌制造”即将下水许多公务船舶、旅游车船、矿用车船、港口作业船舶都实现了不得益于电气化,我们取得了可观的成果。长江宜昌段主作业码头实现了沿海能源全覆盖,成为国内港口沿海能源标准出口基地。宜昌船舶工业产能已达130万载重吨,占全省造船能力(民用船舶)50%以上。各船厂80%以上的订单都是新能源船舶。 ▲宜昌江上航行的纯电动游轮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依托国家15%磷矿、10%石墨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产业链,形成涵盖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闭环产业链。新能源上下游几家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方普、顺和达东风、春能新能源、万华化学、远见科技等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相继在宜昌市投资,形成了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闭环,基本覆盖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宜昌新能源电池产能将达到200GWh,为打造全球王牌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和核心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发布会上,宜昌市党组成员、副市长金红强表示,宜昌市将在上届会议成功的基础上,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加快湖北省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立足点,集中力量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发展战略。 “双碳引领、强化中心、做强产品”努力建设清洁能源之都,谱写宜昌中国式现代化的篇章。 本文作者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