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城市”很神奇丨种粮食效

西北初冬,雨雪初降,云雾缭绕,丹霞水墨画在兰州市西北树坪镇缓缓蔓延。本来,这片土地很难种粮食,无法储肥、储水、种植农作物。但改变主意的当地人突然意识到,这本地质历史的“天然教科书”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和保护,这一位于兰州市永登县树坪镇的地理奇观,如今已吸引了数百万网友争相“种草”、“注册”,寻找文旅新业态、新场景。 国庆中秋期间,兰州“水墨丹霞”景区共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收入增长35.27%。餐饮和各种体验项目很受欢迎。 从一座每天接待游客两万多人的限制城市,这座城市“外面”的历史如一幅水墨画般展开…… 游客在兰州磨丹峡旅游景区游览。新华社记者 蓝冰冰 供图 舒坪市位于兰州周边的祁连山脉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常住人口只有1.5万人。黄河支流“碾压”了这里的地形,创造了一系列峡谷的地质奇观。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面积达600平方公里的色彩斑斓的山体,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布丹霞”。 从农业发展和人类居住的角度来看,这个以彩山为主、丹霞为辅的地质奇观真正的“真身”,是一片土壤贫瘠、植被匮乏的“坏地”。n 表面。 特殊的地质条件不适合农业,导致舒坪人很难依靠传统农业世世代代养家糊口。但就其地质价值而言,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地质历史“自然教科书”。它记录了地质、地貌的历史变迁,是西北干旱地区罕见的原始生态景观。 兰州游客用水墨描绘丹霞旅游景区。新华社记者 蓝冰冰 供图 20世纪80年代,舒坪人民为了脱贫致富,在荒山脚下建造了数十座砖窑,使用的是当地牡丹霞地区容易开采的红粘土。虽然赚了一笔小钱,但乱采对地质、地形造成的破坏、烟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快就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惨痛的后果。2016年,当地政府决定关闭砖窑,结合丹霞特色风景资源,规划开发各类旅游产品。 2017年,兰州市政府正式将丹霞水墨旅游项目纳入兰州市发展规划,作为该市旅游产业新的增长极。 2023年,兰州剑丹峡旅游风景区正式开放,建成游客中心、观景台、交通系统、体育和智慧旅游服务体系等设施,使其成为集地质旅游、文化体验、生态休闲、科普科考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游客在兰州磨丹峡旅游风景区体验玻璃漂流项目。新华社记者 蓝冰冰 供图 关闭砖窑、发展文化旅游的变革路径,产生的经济效益超乎人们的预期舒坪人。该景区预计2023年吸引游客75万人次,次年游客量增至115万人次,今年5月最高日游客量突破2万人次。 “第一年营业利润超过3000万元,第二年超过7000万元,预计今年也会有大幅增长。”兰州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魏万全说。 漫步景区,放眼望去,红色与蓝灰色交织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随着海拔的上升,连绵起伏的“色彩丘陵和波浪”直达天空。 “在图像中,人们在游泳,而我来自风景。”这是很多游客的感受。 兰州牡丹霞旅游景点“白日梦中心”一角。新华社记者 蓝冰冰 供图 由于这个场景的受欢迎c点,树坪镇周边的宾馆、农家乐逐渐繁荣起来。附近村庄种植的杏子、桃子等农产品在风景如画的地方畅销,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增收机会。 54岁的舒坪市杏花村村民霍玉琴正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烤披萨。他们的羊肉披萨和土豆肉酱披萨很受游客欢迎。丈夫在景区当保安,夫妻俩年收入达到10万元。 除了住宿、餐饮之外,当地社区还开发了直升机、热气球等低空旅游项目,组织了“舞马丹霞”等大型现场表演,推出了哪些创新服务和文化体验。景区还安装了12个“太空舱”住宿设施,让游客住宿、看日落、看日落更加方便。丹霞首次出现星星。 第一次体验低空飞行的游客刘大伟对这里赞不绝口,他说:“从高空看去,丹霞的山峦色彩斑斓,地貌奇特,就像一幅泼墨在大地上绘制的瑰丽画卷,雄伟而梦幻。” 兰州磨丹峡旅游景区景观。新华社记者 蓝冰冰 供图 兰州剑丹峡旅游景区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创新的文旅融合模式和重要的市场带动效应,入选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24年国民消费新场景典型代表。 曾经的荒凉之地,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这种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的丹霞墨汁,在修平人的精心保护和科学开发下,愈发绚丽。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涌来在这里“种植”、“登记”,领略西北的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