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季平:和平发展是中国统筹历史、现实、未来
- 编辑:admin -郭季平:和平发展是中国统筹历史、现实、未来
原标题:中国将和平发展与历史、现实、未来融为一体的决定性选择。纵观近期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亮点,总能看到一种坚韧的精神。这意味着,面对多事交织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是维护和平与发展的“锚”。我们成功举办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峰会,适时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我们举办重大纪念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各方一道铭记历史,共同维护和平。中国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联合国国际发展署等多边平台上继续发力,推出引领合作共赢的新方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立志贡献,举办世界妇女峰会,提出支持世界妇女事业发展的新理念新举措……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还不断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到世界。和平与世界发展。早在2014年,习近平主席就郑重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说辞,而是对历史、现实和未来客观判断得出的结论”。这是思想自信和实践意识的有机结合。”通过审视历史、现实和未来,我们不仅可以理解这次选举的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也可以为国际社会在100年的变迁后应对共同挑战找到正确的方向。 (一)回顾历史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认识自己从哪里来,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举世瞩目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时代坚持和平发展、维护国际秩序的强烈信息。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中国也不改变你的决定?它深深植根于文明的沃土,也遵循历史的规律。换句话说,和平发展是中华文明的内在基因,中国历来主张特德指出“和平是最宝贵的东西”和“世界和平”。即使在抗战的困难时期,文明古国对和平的坚持也从未动摇。 “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进步的、寻求和平的。我们不仅谋求一国的和平,而且谋求世界的和平。我们不仅要暂时的和平,而且要永久的和平。”写在延安山洞里的《抗战论》,着眼于民族的存亡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这些超越单一国家和时代界限的格局和愿景,是真正由文明积淀而产生的战略愿景。经历了百年的屈辱……近代以来,中国人没有懂得弱者可以欺强者,而是更加坚强了。 他们维护和平的决心。中国式的现代化,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发展起来,必然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当我们发现世界啊,历史一再证明,和平发展是世界的正确道路。二战期间,法西斯主义的铁盔入侵亚欧非大陆,但其嚣张气焰太大。但侵略战争最终带来了破坏。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追求,就像一盏永恒的明灯,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世界文明进步的过程有曲折,但每当面临重大挑战时,人类总能释放团结的力量,调整历史进程。新时代的中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愿景,将和平与发展提升为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凝聚各国人民谋求发展的共同愿望。美好的未来,共同前行。多米尼加总统巴顿感慨地说:“作为当今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促进南半球团结,鼓舞了各国人民的心,成为世界的希望灯塔。” (二)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中央对外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指出:“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的目标是坚定不移的路线。10多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沿着 这条线,不畏风雨。当今世界,上个世纪发生的变化加速国际形势更加动荡。一些国家对外政策频繁进行所谓“战略调整”或“航向调整”。但中国始终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为一时之事所扰,不为风雨所扰。这种飞越混沌云层的战略决策,是对时代大势的准确把握,对机遇与挑战的清醒认识。当前,国际形势越发混乱,但放眼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道德潮流和人民意志没有改变,各国人民命运与共的历史潮流没有改变。推进和平发展事业从来都不是一条平坦的路,历史总是在矛盾中前进。局势动荡本世纪的风云变幻,从疫情到地缘政治危机,让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更加认识到,只有和平与安宁,才能实现繁荣与发展。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共同进步。霸权主义、威权主义影响国际秩序,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严峻、棘手的安全问题加大了世界面临的安全赤字,维护和平与正义的国际共识也在不断涌现。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达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让我们以克制、勇气和坚定信念面对这一时刻,实现我们对和平的承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冲击全球经济,南方国家首当其冲,国际社会呼吁开放合作、共同发展壮大。不久前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网上会晤中不断传出正义团结的声音:“以贸易为己任,要坚定互利合作的决心,坚定互利合作的信念,坚持按照历史进步的逻辑前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发展。”处于历史发展新转折点的中国坚定不移地主张和平发展,因为这样的道路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所有国家。共同愿望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是命运共同体时代唯一可行的发展道路。几十年来,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进,形成了各国利益深度融合的格局,这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发展,也是世界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仅30%左右,却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事实清楚地表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空间,也为全球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博格·布伦德认为,中国的倡议和行动将有助于重建全球信任,不仅有利于贸易和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只要走对了路,距离并不可怕。不畏风雨、不惧困难,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将更加安全、更加宽广。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不可阻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一定会胜利!”数千人的庄严宣言天安门城楼上镌刻的四个字,体现了百年党的初心使命和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定信念。展望未来,中国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过程中,将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行动胜于雄辩。近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了中国决定作出的新贡献。一套明确的指标和现实的规划,既是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为艰难的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注入信心和希望、推动全球绿色转型的重大责任。国际媒体认为“这恢复了全球减排信心”、“中国清洁能源热潮将重塑全球经济”……20日中共党代会后,中央对外工作会议庄严宣告:“我们要体现大国责任,坚持弘扬独立自主精神,引领和平发展,坚持促进全球稳定繁荣。从‘坚持’到‘坚持领导’的转变,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精神和格局,展现了百年奋斗在前列的历史性进取精神。” 引领和平发展,体现在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中国最近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宣布,在世贸组织当前或未来的谈判中不会寻求新的特殊和歧视性待遇。这一庄严决定体现了我们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决心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真诚愿望。世贸组织总干事伊韦拉坦白表示:“对于世贸组织来说,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中国的决定体现了中国构建更加平衡、公平的全球贸易体系的决心。”面对全球发展的压力,中国始终主张合作共赢,努力做大发展蛋糕。“一带一路”倡议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合作,与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实。今天,中国通过自身发展不断为世界创造机遇,已成为 全球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引领、诠释、搭建和平发展桥梁,弥补安全赤字。没有和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人民交往就不可能。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并致力于维护和平。来自个人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从成功斡旋沙特、伊朗和解,到坚定不移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每一个行动都体现了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全球安全倡议被誉为“普遍安全的希望”,秉持共同、包容、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理念,引导各方走对话而不是对抗、结伴而不是联盟、互利而不是零和的新安全道路。引领和平发展,体现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志向上,指出“战争源于人类思想,所以要在人类思想中筑起和平屏障”。中国也一样,遵循互学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理念,倡导并带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超越文明壁垒的文明交流、超越文明冲突的文明互鉴、超越文明优势的文明共存,为和平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今年以来,从在纽约、日内瓦、维也纳、内罗毕、巴黎、曼谷、海牙同时举行的首届“国际文明对话日”,到第四次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世界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北京文化论坛,一系列文明对话诞生。和平的纽带、发展的动力、友谊的桥梁。引领和平发展,为完善全球治理展现智慧——各国所向往的和平不是霸权威胁的“虚假和平”,而是建立在和平基础上的持久和平。主权者平等。中国围绕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凝聚广泛共识,维护平等主权,坚持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亲民为本、行动为本,为全球和平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治理基础。就在前几天,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厅发生了激烈冲突。中方倡议因其坚持原则、明确路径而受到更多关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四大倡议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高度契合。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贝尔·伯克表示,中国始终是联合国坚定、忠实的支持者,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推动全球发展、应对全球挑战。 *** ***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永远是世界和平、稳定、进步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通过自身和平发展不断增强世界和平发展的力量,更体现在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引导更多国家走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历史如潮,路如石。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引领和平发展的坚定实践,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追求融为一体。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各国坚持和平发展,只要我们继续不断前进,努力实现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建设世界和平的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船一定能够驶向更加光明、更加美好的未来。
